11月4日,第199期濂溪讲坛在逸夫图书馆报告厅开讲,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高蒙河带来了一场关于“从长江考古发现看文化自信”的精彩讲座。九江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李松志主持讲座。中心主任李勤合、文学院党委书记蔡飞、副主任柯镇昌携师生参加。
此次讲座不仅深入探讨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与内涵,还通过丰富的长江流域考古实例,生动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价值、精神追求以及对世界的贡献。讲座重点在于考古发现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证。高教授论述了习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三个有利于”方针,即有利于突出中华文明历史文化价值,有利于体现中华民族精神追求,有利于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通过良渚古城、三星堆遗址、瑞昌铜岭铜矿遗址等长江流域的重大考古发现,高教授生动诠释了“三个有利于”的深刻内涵。

讲座多次提及习总书记对考古与文化遗产工作的高度重视。习总书记多次指示要加强良渚古城等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申遗工作,为考古学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教授还介绍了考古发现写入教材的情况,强调通过教育引导青少年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增强文化自信。高教授展望了未来考古遗址公园的发展前景,从“保起来”到“美起来”,再到“活起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理念不断升级。

此次讲座不仅加深了听众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解,也激发了大家对考古学和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情。中心师生将努力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