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潘际銮院士逝世的消息,我和同事都深感悲痛,回想潘老亲切和蔼的面容,还是那么的清晰。”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晓松沉痛地说道。
潘际銮院士作为九江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经常返校参加活动。期间,他还多次来到庐山文化研究中心所在地两南山,对该中心地方文化研究进行指导,中心的教师们对潘院士印象深刻。
潘际銮院士(左六)在"儒学传承与创新奖”颁奖仪式与众人合影
温文儒雅的科学家
“在我的心目中,潘院士不仅是著名的科学家,也是一位有深切故乡情怀的儒者。”庐山文化研究中心原主任李宁宁如是说,“科学家在我眼里通常是严谨和理性的楷模,但当我第一次见潘院士时,印象最深刻的却是他身上的儒者风范。”
2015年5月8日,李宁宁陪同校领导一起到清华大学潘院士居所拜访。他深切回忆:“当时,我的心里是有些惶恐和紧张的,但没曾想,那一次的拜访,改变了我对大牌科学家的刻板认知。眼前这位国际著名的焊接工程专家,没有一点高深莫测的样子,也没有居高临下的指示和教导的言语,即便是我这个随行者,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潘际銮院士出生于江西九江瑞昌,虽一生在外地求学工作,却始终情系桑梓,心系故乡,关心家乡高等教育发展。李宁宁说:“潘院士谈起早年在家乡的经历时,既风趣真切,又寓情于景,就像是一个熟悉故乡历史文化的学者,在与故乡的人分享他内心的所感所悟。而在这一番叙述背后,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情。”
潘际銮院士曾于1992年至2002年受聘担任南昌大学校长。2007年12月,80岁高龄的潘院士欣然受聘担任九江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14年来,潘院士不顾年老体衰、旅途劳顿,多次来校讲学指导,关心支持学校建设和改革,为学校学科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李宁宁回忆起第一次聆听潘院士的报告,是潘院士“谈大学本科教育”的专题讲座。在报告之前,潘院士畅谈了他对家乡的怀念之情。“我没有想到,他选择李白的两首咏庐山诗《登庐山五老峰》和《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作为开篇,而不是更为人知的《望庐山瀑布》。这不仅反映了他对九江历史文化和李白的熟知,也体现了他独到的眼光和文化修养。”
在李宁宁的心里,潘际銮院士既是一位饱含家国情怀的科学家,又是一位有故乡情结的儒者,正是“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爱生如子的教育家
2017年4月17日,央视《朗读者》的舞台上迎来了一位90岁的老人,“中国焊接第一人” 潘际銮院士。作为中国焊接科学奠基人、清华焊接专业的创始人,潘老对我国众多现代化工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秦山核电站、第一条高铁都有着他的汗水。
当时还是学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的陈晓松得知后,便立即发布通知,告知全校师生届时认真观看。没承想节目因故延时播出,陈晓松第一时间与潘院士取得联系询问情况,“ 潘院士亲和地告诉我,节目没有取消,而是因为一些原因推迟了,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就像吃了定心丸。”陈晓松回忆道。
在节目中,以潘老为首,近十位清华大学以及西南联大的功勋级校友齐声朗读清华的《告全国民众书》。“后来节目播出,同学们反响热烈,纷纷表示深受触动,我把这个消息告诉潘院士,他感到非常高兴。”陈晓松说道,“潘老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对青年学子的关爱,还记得他来两南山时看到我们国学经典研读班学生一起朗诵学习国学经典,非常欣喜,他说:‘国学的延续,关键还要靠青年学生,要让国学的种子播撒在我们学生的身上,去生根、发芽。’”
2014年11月22日,潘际銮作为季羡林基金会理事长出席了该基金会在白鹿洞书院授予九江学院中华经典公理化诠释创新团队“儒学传承与创新奖”的颁奖仪式。受潘老言行的感召,该团队从奖金中捐出10万元作为九江学院“国学传承奖”的基金,激励全校师生热爱国学、严谨治学。
享受生活的“90后”
“印象最深刻的是潘教授和他夫人的着装,第一眼看到的时候就让我们觉得惊艳,随即又感到佩服。”庐山文化研究中心教师刘娟和刘燕异口同声地说,” 尽管来两南山的时候,潘老和夫人都已经八十高龄,但衣服的颜色亮丽,毫无违和感,一改我们之前对大人物的看法,看到他们就觉得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刘燕与刘娟表示,在潘院士来到两南山时,她们虽然是负责接待工作,没有和潘院士有过深入的接触,但看得出他对周围的人都尊重有礼,十分和气,同时也很健谈,众人交流的气氛非常融洽。
“潘院士和夫人的感情很好,走路都是手托着手,讲话时也是和颜悦色。”刘燕笑着说。这对白头相守的伉俪被众人看在眼里,几位老师谈起时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他们夫妻十分恩爱,令人羡慕不已。”
潘际銮夫妇即使已经八十多岁,却并不“服老”,他们良好的精神面貌与不凡的精神境界给九江学院的师生都带来了热爱生活的启示。刘娟感慨地说道:“看到他们的样子,我才恍然发觉,原来老人也可以活得年轻自在,那是不是等我老了,也可以这样去生活呢?”
潘际銮院士虽然逝世了,但他的学术贡献、精神品质、音容笑貌对九江学院两南山人来说,都不可磨灭。同时庐山文化研究中心也会不负潘院士的嘱托与教导,继续提升地方文化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将庐山历史文化发扬光大,助力九江学院不断发展壮大。
(原文链接:http://qn-cdn.jjcbw.com/News/news/id/256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