濂溪启智,豪情满程
2025年4月12至13日,一场别具一格的徒步研学之旅在濂溪书院与白鹿洞书院之间精彩展开。8点30分,在文学院院长、庐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勤合,文学院副院长、庐山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柯镇昌带领下,九江学院国学班一众师生踏上了一段穿越历史与自然的求知之旅。

出发仪式在濂溪先生雕塑前隆重举行。李勤合教授、宋道贵博士结合“寻孔颜乐处”进行了研学动员讲话,为此次研学拉开学术大幕。
山水揽胜,文化随行
9点,师生们踏上 “寻幽探秘,知行合一” 的徒步之旅,一路欣赏自然风光,深入学习考察当地文化。在濂溪区古银杏公园,历经1600年风雨洗礼的古银杏,宛如一位沉默的智慧老人。大树下,师生们从古老典籍中的生命哲思,谈到现代艺术中美的多元诠释,助力大家构建起生命与美的价值体系;午餐时分,大家拿出自备干粮,师生之间其乐融融,在户外享受别样用餐时光;徒步过程中,山路崎岖,部分路段因溪水阻拦无法通行,李院长毫不犹豫地脱下鞋子下水,为同学们搬石铺路,这一暖心举动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也激励着大家一同克服困难完成徒步旅程。




古韵今风,经典回响
第二天研学活动同样丰富。早晨6点30分,学子们晨练后在春风楼前齐声诵读《传习录》选段“拔本塞源论”,清朗的读书声此起彼伏。

国学班的老师们对诵读文章进行了讲解,分享了各自对经典段落的思考,同学们受益匪浅。在随后的感悟分享中,大家纷纷各抒己见,思想的光芒在朱熹像前熠熠生辉。那风声与同学们激情澎湃的分享相互交融,同步千年古籍中的深邃智慧,跨越漫漫岁月,与当代蓬勃跃动的崭新思想热烈相拥碰撞,溅射出绚烂夺目的思维火花。

朝食后,学子们徒步考察白鹿洞书院的摩崖石刻及碑刻,如陆九渊讲义等,沿途仔细观察自然万物,认真记录所思所感。途中,柯镇昌教授在休息点结合阳明先生在白鹿洞留下的《独对亭》开展中华诗词现场讲学,为学子们深度剖析庐山地域文化内涵。
智辩 AI,展望未来
下午 14 点至 15 点,国学班师生模拟“鹅湖之辩”展开激烈辩论,辩题 “AI 时代是否需要背诵经典” 引发了学子们的热烈讨论,双方辩手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在思想的碰撞中探寻经典文化在新时代的价值与意义。15点至16点,学子们封存“时空胶囊”,在白鹿洞书院留下“五年后的理想生活”。最后各位老师为同学们发放“书院文化传承使者”证书,合影留念,给此次研学画上了圆满句号。

此次徒步研学活动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第二个结合”实践要求,为传统文化传承搭建了桥梁,让古老的书院文化在新时代学子心中生根发芽。从濂溪书院到白鹿洞书院的研学实践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精神与行动的双重培育,旨在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学生成为既有知识储备又具道德自觉的新时代青年。